齒輪的加工誤差有哪些
齒輪的基本參數
齒輪是機器、儀器中使用多的傳動零件,齒輪是一個較復雜的幾何體,對單個齒輪的齒廓加工誤差標準規定了17種控制參數,根據齒輪使用要求的不同,對 以上17個參數控制的要求也不同。如何確定齒輪的精度等級以及依據其精度等級確定相關控制參數的公差值,是齒輪設計的關鍵所在。
齒輪的組成結構一般有輪齒、齒槽、端面、法面、齒頂圓、齒根圓、基圓和分度圓。
(1)齒數:一個齒輪的輪齒總數叫齒數,用z表示。小齒輪的齒數可取為z1=20~40。開式(半開式)齒輪傳動,
由于輪齒主要為磨損失效,旋螺傘齒輪,為使齒輪不致過小,故小齒輪不亦選用過多的齒數,一般可取z1=17~20。
(2)模數 由于齒輪的分度圓直徑 d 可由其周長 zp 確定,即d = zp/π。為便于設計、計算、制造和檢驗,令p/π= m ,m 稱為齒輪的模數,并已標準化。它是決定齒輪大小的主要參數。分度圓直徑d=mz,所以m=d/z。
(3)壓力角α 即分度圓壓力角,并規定其標準值為α=200。它是決定齒輪齒廓形狀的主要參數。分度圓直徑 d=mz/cosβ , 壓力角 rb=rcosα=1/2mzcosα 在兩齒輪節圓相切點p處,兩齒廓曲線的公法線(即齒廓的受力方向)與兩節圓的公切線(即p點處的瞬時運動方向)所夾的銳角稱為壓力角,也稱嚙合角。對單個齒輪即為齒形角。標準齒輪的壓力角一般為20”。在某些場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況。
(4)齒頂高系數和頂隙系數—h*a 、c* 兩齒輪嚙合時,總是一個齒輪的齒頂進入另一個齒輪的齒根,為了防止熱膨脹頂死和具有儲成潤滑油的空間,要求齒根高大于齒頂高。為次引入了齒頂高系數和頂隙系數。
正常齒:h*a =1; c*=0.25
短齒:h*a =0.8; c*=0.3 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模數、壓力角必須相等。標準齒輪的壓力角(對單個齒輪而言即為齒形角)為20°。留磨余量可縮小到0.1 mm左右,以提高磨齒效率。
齒輪加工的精度要求
齒輪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實際尺寸、形狀、位置三種幾何參數與圖紙要求的理想幾何參數的符合程度。理想的幾何參數,對尺寸而言,就是平均尺寸;對表面幾何形狀而言,就是的圓、圓柱、平面、錐面和直線等;對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而言,就是的平行、垂直、同軸、對稱等。零件實際幾何參數與理想幾何參數的偏離數值稱為加工誤差。
齒輪加工的精度是按以下方法計算的:
1、齒輪精度主要是控制齒輪在運轉時齒輪之間傳遞的精度;
2、如果以上這些設計要求比較高,則齒輪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點,反之可以定得底一點;
3、但是,齒輪精度定得過高,會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綜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參數基本上屬于比較常用的齒輪,其精度可以定為:7fl,或者7-6-6gm;
5、對于齒輪精度是沒有什么計算公式的,因為不需要計算,是查手冊得來的;
6、精度等級的確定是-綜合分析的結果,傳動要-密、或者是高負載、交變負載……就將精度等級定高一點;
7、精度等級有5、6、7、8、9、10級,數值越小精度越高。
影響齒輪傳動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齒輪的加工精度,齒輪的精度等級,齒輪副的側隙要求及齒輪副的接觸斑點要求。
齒輪加工余量是怎樣計算的?
因為粗切齒工序有較大的過錯,螺旋傘齒輪,以及熱處理變形構成的過錯,所以為了在磨齒時能把齒面悉數磨光,磨齒加工必須有恰當的磨齒余量。磨齒余量應盡能夠小,這樣不只有利于行進磨齒生產率,并且可減小從齒面上磨去的淬硬層厚度,行進齒輪承載才華。
工業齒輪在嚙合時齒面接觸處有接觸應力,齒根部有大彎曲應力,茂名傘齒輪,可能產生齒面或齒體強度失效。齒面各點都有相對滑動,會產生磨損。工業齒輪主要的失效形式有齒面點蝕、齒面膠合、齒面塑性變形和輪齒折斷等。因此要求工業齒輪材料有高的彎曲疲勞強度和接觸疲勞強度,齒面要有足夠的硬度和耐磨性,芯部要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 例如,在確定大、小工業齒輪硬度時應注意使小工業齒輪的齒面硬度比大工業齒輪的齒面硬度高30-50hbs,傘齒輪價格,這是因為小工業齒輪受載荷次數比大工業齒輪多,且小工業齒輪齒根較薄,強度低于大工業齒輪。
聯系我們時請一定說明是在100招商網上看到的此信息,謝謝!
本文鏈接:http://www.8765i.com/zhaoshang/265898521.html
關鍵詞: